人生的課題

日出之前讓問題終結
------- 如何與自己的問題過招 --------

吳珍梅

小自課堂的解題、時間的規畫,大至生涯或結婚對象的選擇,其實我們每天都與各式各樣
的「問題」過招,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你是傾向棄甲投降、聽天由命,抑或經過仔細評估
、搜尋解決之道?舉例來說,與室友發生衝突,是大學生普遍面臨的難題,有的人會停在
原點,不斷生悶氣或冷漠以對,也有人會開誠佈公、主動尋求援助,解決問題。
不同的面對問題的態度,會反映出生活中處理事情的效能,有人視「問題」為麻煩、威脅
,但有人視「問題」為挑戰、學習,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人都不怎麼願意跟別人提起自己最近遇到了一些問題,有時連自己都
很難接受自己有個人問題的事實。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都喜歡忽視或扭曲事實,避免讓別人
發現自己是無能的,好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研究問題解決策略的學者發現,個人在面對
問題時,常會出現下列幾種迷失,導致自己很難客觀地處理問題。

迷思一:在某個地方有某個人能提出解決你個人問題的十全十美辦法。他能很精確的告訴
你該怎麼做,而且會負責一切後果

這個美好的幻想:讓我們相信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會來接收我們的問題。可是,這是不
可能的。如果這個問題是「我自己」的問題,它就永遠是我的問題,別人能幫忙我解決,
可是問題還是我自己的。其次,世上根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法(就好像世上沒有十
全十美的人),如果我們一心一意想找個十全十美的辦法,我們就不太會接受一個比較不
完美(但或許是很實際或可行)的解決辦法。

迷思二:
個人問題可以一揮即去
也許有時候我們的運氣這麼好,當我們還在考慮該怎麼辦時,別人就先採取行動,解決
了我們的問題;但是更多時候,我們要花一點耐心和時間來解決問題,特別問題是長時間
慢慢累積出來的,就更需要花點工夫了。

迷思三:問題根本就不可能解決
有時候我們碰到的問題好像很複雜,很困難,讓我們覺得根本不可能解決。其實,我們先
要區辨的是我們能做和我們願意做的事,往往有很多是我們能做卻不願意做的事,這使得
我們停在原點,不去行動。問問自己每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從一些能做的事情中選擇一
個我們願意做的事,這才是可行有效的。
沒辦法解決有時候我們會認為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過去錯誤行為的懲罰,因此要接受這個
懲罰或這個問題所帶來的痛苦與不安。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與其認為是老天在懲罰我
們,倒不如說是老天在考驗我們,測試我們有沒有勇氣來接受挑戰,對現況比較有幫助。
假設老天是主宰大自然,值得尊敬的對象,祂一定不希望打擊我們,而希望盡量啟發我們

迷思五:
採取行動只會把事情惡化

個人問題通常很微妙,處理問題就好像處理用紙牌堆砌的屋子,讓我們覺得輕輕碰一下就
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所以我們何必要破壞這種平衡呢?老實說,只要我們想做一點什
麼事來解決問題,這就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風險;如果我們想也不想,立即採取行動,風險
就更大,如果我們先仔細想想計畫的利弊得失,然後行動,風險就小得多。

迷思六:沒有個人問題真好

不好!沒有任何問題,日子一定很乏味。不過不用擔心,因為我們不可能用完個人問題。
我們對現有一切的滿足感,也就是說沒
有問題的這種狀態,只能維持很短暫的一段時間。就好像我們爬山,再次征服了一座山峰,就會看見另一座山峰好像更高,然後就會定下目標要征服另一座山峰。
「問題」的形成,就是我們想對自己的生活發揮更高效能所採取的態度與行動。

迷思七:都是他們的錯

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要兩個人才吵得成架。但是,製造一個問題,一個人就夠了,那就
是我們自己。也許這個說法很難讓人接受,但事實上,我們的確在有意或無意間製造了屬
於我們自己的問題,因為我們面對現況所表現的行為與反應通常是決定問題形成的主要因
素,所以要解決個人問題的訣竅,還真的是要從我們自己的行為與反應來做調整起。

在生活中,我們是製造問題者,也是解決問題者。在解決問題前,先培養一個客觀的
態度,就事論事,仔細評估各種解決的方法,從中選擇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法,然後去做,
行不通再修正,我們總可以做一些改變的,生活真的就是在這些改變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所以,當下次你的問題來臨時,在皺眉之前,何不先把它視為又是一次摩拳擦掌、測試問
題解決能力的好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