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自我提升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YOU RAISE ME UP 《您鼓舞了我》

 

 

引用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GuvyLJS4jI&app=desktop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印良品-與你同在

摘自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fkd1ENa-mQc 

歌詞

作詞:陳豪   作曲:陳豪
★★★前奏★★★



只是一陣風 就把現在和未來拉近
只為一個夢 就把我們彼此之間拉近
只是一轉眼 時空已帶走所有的從前
只為一個夢 就讓我們彼此攜手共進
噢 不要說 嚮往一顆淚
火焰之中散分飛
就在今夜的手握裡 接受明天永不放棄
噢 拿出一份勇氣走向前
風風雨雨都不懼 永不言累
拿出一些時間去實驗
你會發現每一份愛 與你同在

只是一陣風 就把現在和未來拉近
只為一個夢 就把我們彼此之間拉近
只是一轉眼 時空已帶走所有的從前
只為一個夢 就讓我們彼此攜手共進
噢 不要說 嚮往一顆淚
火焰之中散分飛
就在今夜的手握裡 接受明天永不放棄
噢 拿出一份勇氣走向前
風風雨雨都不懼 永不言累
拿出一些時間去實驗
你會發現每一份愛 與你同在


拿出一份勇氣走向前
風風雨雨都不懼 永不言累
拿出一些時間去實驗
你會發現每一份愛 與你同在
拿出一份勇氣走向前
風風雨雨都不懼 永不言累
拿出一些時間去實驗
你會發現每一份愛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的真好
每個人都是業務
腦袋轉個彎  人生會更寬
~~Brian


每個人都是業務,您是何種業務?
從中可以了解一些不同想法,還有我們對於“業務”的認知,因為所有的人都是在做業務,只是他們從事的是何種業務而已

我不想當業務

時代快速的變遷,社會不斷的進步,但我們下一代的競爭力,卻沒有以等比的方式成長,留在他們身上的,盡是一些令你嗤之以鼻的想法、錯誤的價值觀、好逸惡勞的
態度跟不勞而獲的念頭。

多年前有一位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到台南來應徵 高雄『 業務助理 』的工作,一坐下來,我還沒問她問題,她倒是先問了我四個問題:

1.  請問你們是否有『勞、健保』?
2.  請問你們是否有『週休二日及三節獎金』?
3.  請問你們是否可以『準時下班』,原因是她晚上都要陪男朋友 …
4.  我不要做業務喔,還有如果薪資低於 NT$ 30,000 元,我就不考慮了 !!

這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滿腦子想的都是企業可以提供她什麼福利,她完全不在乎她可以拿什麼來『換』!!

這樣的態度,令我感到相當悲哀。
我好奇地問她:你真的準備好要出來工作了嗎 ?
她說:是阿,不然我幹麻來面試 !!
我又問:你可以談談你的專長嗎 ?
她回答說:我很會唱歌喔,我的個性很好 !!
我再問:還有其他的專長嗎 ?  或是你的人格特質是什麼 ?
她回答說:只要不要當業務,一般行政工作,接接電話、打打電腦,我都可以阿。
我又問:為什麼你那麼討厭業務工作,你知道什麼是『業務』嗎 ? 你曾經做過嗎?
她回答說:沒做過阿,只是當業務要跑外面,皮膚會曬黑,而且我討厭推銷東西!!
我再問:你知道 "你現在就在當一個業務 ~如何推銷你自己 ?
她回答說:才不是勒,我是來面試的 !!
不知道你是否也跟我有同樣的衝動,想要拿個榔頭從她的腦袋狠狠地敲下去…。
但,就某種層面來說,你跟她一樣,不想做業務,對嗎 ?如果你跟她一樣討厭業務工作,那很抱歉,我必須很鄭重的告訴你,請你豎起耳朵聽清楚了:全世界,每一個人都在做業務,上至總統,下至農夫,無一能倖免,怕的是你不知道而已。

既然說到『 業務 』,就來跟大家談談,到底什麼是業務 ?在此我們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業務』?只要最終達到『 成交 』,或有『 交換行為』,都叫做業務 (這是終極目的)。在古代沒有業務這個名詞,  但有四個字,詮釋的恰到好處 ~『以物易物』。

接著跟大家說明一下 365 行,行行都是業務:
   職    稱                       說        明
總       統      超級業務員。每到選舉時,他就會一天到晚兜售他的政見,希望你可以把神聖的一票投給他。
慈       濟      超級業務員。她銷售的是思想、信仰。
老       師      超級業務員。販賣他的專業知識、學識,換取報酬。
醫       生      超級業務員。銷售他的醫術、專業,換取報酬。
漁       夫      中級業務員。靠著他捕魚的技術,換取金錢。
農       夫      中級業務員。費盡千辛萬苦種的稻,所為何來 ? 當然是賣給你我囉,不然自己吃嗎 ?
                   就算自己吃,你也是得用自己的勞力、時間,去換取,你始終是個業務。
客服人員       也是業務員。銷售你的專業、你的服務,換取一份糊口的薪資,讓你可以生活下去。
公車司機       一般業務員。銷售你開車的技術、你的時間,換取金錢。

樹木吸人類吐出的二氧化碳,是它賴以生存的必要成分,而我們與它交換最需要的氧氣。

因此不要再對"業務"有任何的"曲解"與"不敬",沒有了業務的行為,世界將無法轉動,任何物種也都無法生存,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彼此賴以生存的對象,我們都在交換彼此的需要。

一個助理、工程師、行政、財務 … 不論任何一個工作,都是業務;如果你沒有任何『產值』,沒有拿點東西來與企業『交換』,是不會有人願意給你酬勞的,同時你還必須了解,沒有一家 公司可以捨棄業務行為。

妳感嘆時機不好嗎 ?  你認為經濟衰退嗎 ?  你想要百萬年薪嗎 ?  沒問題,永遠記住,你我都是業務,只是你準備好拿什麼來『換 』了嗎? ~~~加油~互勉!!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 型化已經不是趨勢,而是事實

10月份從上海回台北的飛機上,隨手拿起一份報紙卻看見這則新聞:「台北長庚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今天開幕,寬敞空間加原木竹子裝潢風格,猶如置身五星級飯店,注重隱私的個人候診室還能防狗仔偷拍。」

台灣實施多年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對於美容方面的醫療是不給付的。換句話說,到這個美容醫學中心看診的人,全部都要自己花錢,而且是花大錢。醫院準備了 40多名美容醫學專家來伺候這些有錢人。

我的第一個反應:「有錢人怎麼會多到這種程度?」多到醫院可以成立大規模的醫學中心,動用40個高級人力來應付。醫院的裝潢達到五星級,如果來看診的有錢人零零星星不夠多,這些投資根本無法回收。

這則新聞只是開始,沒想到這趟從上海回台北的七天旅程,讓我對台灣嚴重「M 型化」的現象感到深深震撼。「M 型化」是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05年所提出,主要說明中產階級消失,貧富兩級化的現象。

我們一直以為,趨勢大師所講的話可能要等個 10年以上才會發生。沒想到英國經濟學人在去年年底的封面故事就以「Rich man, poor man 」的標題探討這個現象,更沒想到這個「趨勢」已經變成了「生活」。

中產階級逐漸消失,朝向兩端移動,要嘛就加入有錢人的陣營,要嘛就加入窮人的陣營。就好像 M 這個英文字母一樣,中間凹陷而兩端突起。這樣的未來,任何人都無法避免。

 

 
◎中產階級你已經是窮人

生活在台灣的你,想必對於類似新聞不陌生:「某百貨公司推出百萬元限量首飾,幾小時內銷售一空」;「某種美容╱減肥新產品,幾萬元的售價大受歡迎」。這類新聞不斷,代表有錢人的人數已達規模。

與此同時,你的生活體驗卻是物價不斷飛漲,只有薪水沒漲。台灣行政院公布的物價指數基本上人人知道那是騙小孩的。而以前不生小孩是因為瀟灑,現在不生小孩是因為養不起。

然而,這波「新窮人」及「新富人」,與你傳統中對於富人和窮人的想像有很大不同。窮人並不是傳統的「衣衫襤褸,流落街頭,三餐不繼」才叫做窮人。簡單來說,在 M 型化社會裡,上班族就是窮人。

更簡單的說,如果您正在看這篇文章,那麼你有極高的機率是所謂的新窮人。因為,未來的網際網路正是給窮人用的,是窮人聚集的地方,網站經營者的目的是滿足窮人所需。(此點,筆者將闡述於後)

新窮人與新富人會對立,因而導致革命嗎?如果你這麼問,那表示你對「窮人」的概念還停留在過去。事實上由於新窮人是從中產階級形成,而中產階級向來是最安定最膽小的一群,因此不會發生流血革命。

大前研一在面對台灣商業週刊的記者採訪時說:「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過了這個尖峰,便鮮有機會升官或加薪。你也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

 

◎不太一樣的新富階級

既然「新窮人」的概念不同於以往,那「新富人」的概念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他們並不是「財大氣粗,腦滿腸肥,一擲千金」的土豪(當然,也是有啦)。既然是中產階級轉變成的富人,氣質也似有不同。

這些人是勇於創業者,勇於投資者。其中,多年以前的科技產業(以及週邊產業)造就了一批新富豪,他們並不是家產╱地產上億的金字塔頂端的極有錢人,但是其資產足以支持他不用上班。

這批人過的不是酒池肉林以及香車美女的生活。他們每天騎自行車一小時進自己的公司去聽專業經理人營運報告,為的是身體健康,然而那輛自行車卻價值台幣 20萬。

晚上吃一餐飯台幣上萬元,席間沒有鮑魚魚翅沒有異獸珍饈,只因為食物的材料全部沒有農藥,新鮮,產地直送。別以為這種人的家產上億,其實他們的收入每年可能僅達數千萬元而已。

他們為什麼不去開名車去跟影星搞誹聞?如果你這麼問,那表示你對「富人」的概念還停留在過去。事實上由於新富人是從中產階級形成,他們沒有有錢到那種程度,而彰顯自己品味的方式也不會一樣。

何以大前研一說,(新窮人)的加薪高峰期是40 歲?因為這批新富人很懂得經營自己的事業,他們會找更年輕更有活力創意的人來取代你。你面對的將是數倍於以往的競爭壓力,繼續坐在辦公桌前就是等死。(文: 黃彥達 )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不放棄64版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職場贏得好感的關鍵5分鐘     

CHEERS雜誌    2008.10.28 盧智芳 著作

 
沒有人不期待伯樂跟貴人出現

是什麼決定有人得到青睞,有人卻只留下嘆息?是「禮貌」。

它是企業家看人、用人的線索,它在第一時間決定留給對方的關鍵印象。

什麼樣的禮貌只有50分,什麼樣的禮貌卻有120分? 職場上,如何透過好禮貌種下機會與成功的種子?

在美國銷售超過百萬冊、掀起討論風潮的《優秀是教出來的》(The Essential 55)

一書作者隆.克拉克(Ron Clark),是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3次的小學老師。

他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不論本來成績、操行如何,他都能讓學生脫胎換骨,從問題小孩變成優等生。

克拉克的55條規則中,
 
第1條是「遇到人要主動稱呼」;
 
第2條是「當別人說話,看著 他的眼睛」;
 
第3條是「如果別人有出色表現,不要吝嗇鼓掌恭喜他,應該持續3秒,角度要剛好」......。
 
瞧,這些原則放在職場上,不是一樣適用?
 
沒有人否認專業與內涵是職場最重要的通行證,但問題是,往往還來不及亮出來,對方已「砰!」地一聲將大門關上。

沒有人不渴望遇見伯樂或貴人,但事實可能不是他不來,而是明明已走到跟前,卻被你自己擋駕。

有一張無形的網,比學歷、能力更早橫跨在機會之前,它決定你是廣結善緣,四處播下好運的種子; 或是連舞台出現都渾然不覺,還把它拒之門外。

這是讓人意外的兩個字、記憶中久違的兩個字、有些「八股」的兩個字,但卻是威力驚人、效果神奇無比的兩個字。

它是小學教的第一課,卻也是最多老闆抱怨員工不及格的科目--它的名字叫做:「禮貌」。

今年8月,《Cheers》雜誌針對超過4千位上班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禮貌」高居主管眼中「七年級表現最需加強的部份」第2名

(49.0%),僅次於「抗壓性」(58.1%),甚至遠超過「執行力」(21.1%)、「應變能力」(16.5%)與「國際觀�~語能力」(6.7%)。

 
沒有「不拘小節」這回事

耐人尋味的是,七年級生自己也同意這項觀察。在他們自我評估「有待改進」的特質上,「沒禮貌」同樣排名第2。禮貌的影響力有多大?在關鍵時刻,它造成的結局差異,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

去年勞委會職訓局調查492家企業,其中33%表示,即使條件再好,都不會把「自以為是狂妄自傲」的求職者列入任用考慮;27%與20%的企業更明白表示,不會錄用「表達遲鈍不知所云」及「不懂禮貌」的人。

美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Vault剛完成今年度的面試禮儀調查,數字也顯示:70%的企業主管只要對方遲到超過15分鐘,就會自動將他貼上「不合格」標籤。同樣高的比例還包括面試中撥打手機、突然離席超過10分鐘等等。

反過來說, 禮貌與成就間的正向關係,則愈發明確。去年底,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 引述佐格比國際公司(Zogby International)對7,590位美國人的統計說,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高收入者與人爭執或犯錯後,道歉的比率是年薪2萬5千美元者的兩倍。
這不是風格至上、特色當道的年代嗎?為什麼「小節」突然又變得如此重要?

當每個人每天見面的人愈來愈多、平均一人被分配到的時間愈來愈短;當愈來愈多企業家體會用才決策中,「人品」更甚於能力時,禮貌好壞自然成為底定第一印象的要素,是能夠最快「見微知著」,判別人才的線索。

 
沒禮貌比沒專業更糟

例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不同場合都談過「收訊力」──傾聽的力量:「常常有人問我成功的原因為何,我想我『收訊』的能力已培養了很多年,」他歸納成功之道時指出。

10年前,張忠謀在交通大學對高階經理人授課時,特別提到他與人對話時進行的「收訊力測驗」:「第一個看我講話時,他會不會打斷我?」張忠謀說:「打斷話的人既不禮貌也對自己不利,因為他打斷我,以為知道我接著要講什麼,可是90%他都猜錯。」

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是另一個善於從小處識人品的例子。統一企業內部文化非常講究守時,過去擔任董事長的台南幫大老吳修齊在世時,即使90高齡,出席任何場合仍必定準時到場。就算因為突發狀況晚到,也一定會事前通知對方,細心致歉。

以他為表率,包括高清愿、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在企業界都以準時知名。「守時就是人與人相處的一種信用,代表的是言而有信、說話算話,」高清愿曾這麼說,「慣常遲到的人,行事風格也可能較為懶散、馬虎,個人的信用,一定常被人打折。」

正因為可以「由小窺大」,一個人禮貌好,經常比刻意演出的成績更容易讓人記住。

台灣聯想總經理歐明哲今年8月上任後,外界多以「科技界最年輕的總經理」看他。但低調的歐明哲很少對外透露,為了重新塑造台灣聯想的企業形象,他實際上下了不少功夫,從同仁的禮貌著手,正是其中一環。

他讓總機接待徐婕瑜從公司伺服器後台,直接進入總經理電腦看到每天行程,因此訪客一到,門口的LCD螢幕已經出現歡迎字樣,細心的徐婕瑜還會自動更新來客頭銜。這麼做,無非是讓對方從踏入門口第一刻,就出現「你怎麼知道?!」的驚訝,進而重新認識台灣聯想。

反過來說,「禮貌差」透露給人的負面訊息,殺傷力也遠超過「專業不夠」。

曾任新聞主播、目前是電台節目主持人、美食作家的吳恩文自己開設了一家顧問公司,他選人時,禮貌權重甚至排到第一。因為站在老闆的立場,「我可以教你技能,沒辦法教你教養,」吳恩文指出,一句話道破許多企業主共同的心聲。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會誤沾「沒禮貌」的標籤,未必真是人格本質不好,有時是不小心,有時是輕忽,認為「沒有也無所謂」,有時則根本是因為「不知道」。

 
永遠不會有「下一次」

暢銷書作家吳若權最近到南部一家企業授課,每次到高鐵站接他的都是同一個小夥子,臉色愛理不理、態度冷淡。這反而激起吳若權的好奇,因此總會刻意和他攀談幾句,看看他有什麼反應。

前兩次,吳若權都覺得「碰到釘子」,直到第3次,這個年輕人才突然冒出一句:「吳老師,我覺得你人很好。」

對年輕的世代,吳若權發現他們普遍不習慣主動與人互動、不擅長「察言觀色」,反正「有事你來問我就好」。另一個心理因素則是認為「第1次不熟、不需要」。「但職場上很多事是沒有第2次、第3次的,」吳若權語重心長地說。

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莊財安也有類似經驗。開車載下屬出去,「他們不管你,上車直接坐上後座,突然間我就變司機了。」或是面談時大剌剌癱在沙發裡、吃飯時用叉子插起麵包就啃,新生代不知道、也不覺得這樣做失禮,受到提醒時還會非常驚訝。

有個故事,莊財安整整記了30年,一直讓他自我惕勵。當年他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時,校長對所有應屆畢業生說:「有同學寫信給我,請我幫他介紹工作,我看到信就不想幫他了,因為信上寫著『某某某校長敬啟『。哪有人叫別人看信,還得恭恭敬敬?」

從這個故事出發,莊財安分析,建立禮貌得經過3個階段:第1,先「知道」,具備通用禮儀的知識,才不會誤用鬧笑話;再來是「觀察」,注意別人、尤其是前輩如何待人接物;最後才是「練習」,透過生活具體實踐。

只要有心,學會「禮儀」並不難,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禮」,但一個人會被認為「有禮」、「好禮」,甚至成為一種個人魅力與人際競爭力,絕對是來自更高的境界。簡單地說,就是5個字:「心中有別人」。

有趣的是,這層含意早默默藏在英文字「禮節:etiquette」的字源由來裡。"etiquette"出自法文,原意是「牌子」。為了保護凡爾賽宮美麗的花園,法國人特別立牌提醒民眾不要隨意破壞。久而久之,本來的「請勿進入」開始擴大內涵,除了指稱「合宜的應對進退」外,更進一步解釋為「不要輕率踐踏人們內心的花園、「舉止言行讓人感受親切與溫暖」。

 
頭銜愈高,愈有禮

確實,愈成功的企業家,在禮貌上嚴以律己的程度,反而愈讓人吃驚。

像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他寫紙條交辦部屬工作,從來都用「請您」開頭,平時極少疾言厲色。即使訓斥,語氣都非常和緩。從擔任嚴長壽特助開始,已共事12年的亞都麗緻大飯店營運副總經理范希平由衷說:「非常佩服他的修養。」

說是「修養」,因為嚴長壽待人接物的細節裡,處處可以見到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范希平剛當上嚴長壽特助時,與另外兩位助理在辦公室裡接電話,總習慣先說「請問您哪裡找?」先確認來人身分後,再轉接給嚴長壽。
有一天嚴長壽聽到,突然慎重交代:「不要問對方『哪裡找』,不管是誰,都先說我不在。」

「知道你是誰,再告訴你總裁不在,你會怎麼想?」范希平頓時學到一課:就算說話再客氣,多了這個「打量身分地位」的動作,都等於在傷害對方。
長期在嚴長壽身邊耳濡目染,後來甚至因此左右范希平的生涯抉擇。

曾經有位企業家大老想來挖角,約范希平吃飯,整個過程都非常禮遇客氣,卻在最後對方叫司機到車上拿資料時,不經意破口大罵:
「你這腦袋裝大便啊!跟你講放在裡面,怎麼會找不到?比豬還笨!」

「要是我為你做事,你罵我不也這樣罵?」這一念讓范希平決定繼續留下,如今這位大老的企業王國已然崩塌,范希平卻在亞都麗緻一路歷練到獨當一面,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以小窺大」!

在嚴長壽帶領下,禮貌早已成為亞都麗緻的DNA,但他要求的不僅止於「顧客至上」,更是「客人至上」:「即使沒光顧,只要踏進亞都麗緻,就是客人。」即使明知道他只是進來借廁所、吹冷氣,仍然必須以禮相待。

我們經常問:「有禮」跟「虛偽」有什麼不同?答案並不複雜,禮貌的「動機」與「一致性」,就是檢驗的準則。

 
有禮,貴人自動上門來

大家都知道對大人物要有禮貌,但是面對跟業務不相關、看來不起眼的小人物呢?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知道:「山水有相逢」。今天再微不足道的某人,都有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刻變成 你的「貴人」,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

在東方,最傳神的詮釋莫過於兩千多年前,張良為「圯下老人」黃石公撿鞋的故事。若不是張良三番兩次、耐著性子忍受黃石公的無理喝斥為他服務,又怎會贏得青睞,得到《姜太公兵法》,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

在西方,一樣因此出現戲劇性的歷史轉折。19世紀,有一對老夫婦專程到哈佛大學拜訪校長,兩人衣著樸素廉價,祕書馬上判定不可能帶給哈佛什麼「好處」,當下冷冷回答:「校長很忙。」

「我們可以等,」老婦人回答。幾小時過後,校長總算不耐煩地出現。老婦人說:「我們的兒子曾在哈佛讀過一年,很喜歡哈佛。但他去年因為意外過世,因此我們想在校園中為他留下紀念。我們想捐棟大樓給哈佛。」

「你們不知道建棟大樓要多少錢嗎?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750萬美元,」校長輕蔑地說。同時心想,這樣應該可以把兩人打發走了吧?

「只要這麼多?那我們為什麼不乾脆自己蓋棟學校?」只見老婦人轉頭對老先生說。老先生正是當時著名的鐵路大亨史丹福,而後來這個學校,就是孕育無數人才、成為矽谷創新引擎的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誰說貴人、機會不來敲門?當你這樣抱怨的時候,不妨想想,是不是哪天因為自己的粗魯無禮,不知不覺把他們趕走?

 
低標要比別人高

在美國銷售超過百萬冊、掀起討論風潮的《優秀是教出來的》(The Essential 55)一書作者隆.克拉克(Ron Clark),是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3次的小學老師。他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不論本來成績、操行如何,他都能讓學生脫胎換骨,從問題小孩變成優等生。

克拉克的55條規則中,第1條是「遇到人要主動稱呼」; 第2條是「當別人說話,看著他的眼睛」; 第3條是「如果別人有出色表現,不要吝嗇鼓掌恭喜他,應該持續3秒,角度要剛好」......。

瞧,這些原則放在職場上,不是一樣適用?

禮貌的極致回歸到的是做人態度與價值觀,「高標」自然沒有盡頭,不過, 一般人至少可以自我要求:「『低標』要比別人高,」吳恩文認為。

「很多生意是來自於信任,很多信任是來自於尊重,」吳恩文說。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人緣好、運勢佳?說穿了,無非是透過這些點點滴滴。

用心當個「好禮人」,讓身邊多點貼心的感激,少點「你那什麼態度啊!」的抱怨,受用無窮的絕不是別人,最終還是你自己!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期《CHEERS》雜誌)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十要

成功有途徑,但沒有捷徑,應該把過程一步步做好,最後自然會成功。

一表人材、
二套西裝、三杯酒量、四圈麻將、五方交遊
六出祈山、七術打馬、八口吹牛、九份努力、十分忍耐

一表人材

一個人18歲以前的長相得自於父母,18歲以後要對自己的長相負責。
所謂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心是相貌的主宰,心一改變,相貌就改變。
別用第一印象去論斷別人,但別人卻用第一印象來論斷你。
一表人才是內心發出來的,並不是父母生的。
要使自己從內心來改變外貌,亦藉由外表來改變內心。
不管自己長得怎樣,要使得別人從外貌看自己就覺得容易親近,樂於與自己交朋友。
一表人材的最終目標是把自己練成一個強有力的磁鐵,讓別人不知不覺受到你的吸引。

二套西裝
二套西裝是告訴我們在什麼時候穿什麼樣的服裝。
跟別人配合是成功的基礎之一。
二套西裝表示能跟別人配合,大家做什麼的時候,就跟著配合一下。
隨和一點,不要自我設限,保持較大的彈性。
成功的基礎:讓自己跟別人對我們有良好的印象。

三杯酒
三杯酒量是做任何事皆須適量,且量力而為。
從交際中瞭解別人的個性。
顧慮別人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四圈麻將
麻將表示社交治動,諸如:打高爾夫球、跳舞…….等。
一個人要培養一些適當的社交活動,但不要變成嗜好。
喜好,非嗜好。
下棋要有輸有贏,才有樂趣,真正會打麻將的人,不會每次把別人贏光。
最高境界:贏的裝成沒贏,輸的裝得沒輸。
常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

五方交遊
五方交遊:擴大自己的交友範圍,東西南北中。
不要故步自封,多結交各種行業的朋友。
一個人想要成功,則需建立廣闊的人脈,多和異業交流才能增廣見聞,增廣人脈。

六出祈山
要有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不屈不撓,經得起打擊,永遠不要承認失敗。
可以承認有過失,承認錯誤,但不承認失敗。
有過失就要想辦法彌補、挽救。
不折不撓,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流淚。
不要給自己太高的期望,期望太高,達不到也是註定失敗。
不要問喜不喜歡做,而要問應不應該做。

七術打馬
拍馬屁的哲學:讓人不易察覺則可盡力去拍,人人皆看得出來則不要做。
用誠心去讚美人。
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常常讚美別人。
常利用向人討教的機會,達到讚美的目的。
能夠欣賞別人的長處,讚美別人。

八口吹牛
適度出風頭,多為自己營創一些表現的機會。
青年才俊就是:風:出風頭;馬:拍馬屁;牛:吹吹牛,但是要適度。
別老吹相同的牛,則反遭人貽笑。
抬抬自己的身價,但不會常常讚美別人的人,則別也不願意聽你吹牛。

〈以上八項屬於如何做人,以下兩項屬於如何做事〉
做人是不以成敗論英雄,做事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好好做人,目的是為好好做事。
做人是給別人看的,做事是給自己看的。

九份努力
做事態度:九份努力。
把事情做好是成功最根本的條件。
一個人不努力,有再好的人緣也是枉然。
做人是過程比較重要,做事是結果比較重要。
處處都是學問,時時都要努力。

十分忍耐
事情要成功以前,往往有一個很難超越的障礙,愈到後面,往往愈困難。
很多時候,會功敗垂成。
持續忍耐,方能成功。
心上一把刀,體會忍耐真義。
忍人所不能忍,才是能成大功的人。
將忍耐培養成習慣。
別人讓你難堪,則先檢對自己,培養忍耐的功夫。
從一到十都做好,就己經成功。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活在憂鬱症的邊緣,
即使有得吃有得穿,仍常會感到悶悶不樂。
其實,我們的憂鬱和壓力,
來自不知不覺中,被洗腦或植入的錯誤價值觀,
例如,嫁老公一定要嫁豪門,包包要拎LV、GUCCI,
念書一定要拼熱門科系,玩股票只能賺,絕對不能賠……
帶著焦慮快步急走的人,永遠看不見地上的釘子,
認不清自己本性的人,永遠也想不到,
有時候答案不在外面,而是在內心的一念之間。
人生猶如一輛車,
當你不知不覺載了太多東西,把輪胎壓扁,
超過引擎的負荷時,你再加足馬力,
不管你想到哪裡,都是沒有意義的事,
因為,你哪裡也去不了,你的車將提早解體,
問題不在於輪胎,也不在於車體結構,
而是我們都忘了,
自己這輛車的載重限制和馬力,
當人生超載時,
唯有放下,才是最好的選擇。

  人生好像是舞台,好的演員知道人生有起有落,會在如意與不如意之間累積往下走的智慧。演技不好的演員則總是愛比較、自尋煩惱,永遠不知足,不知道自己像個賴在玩具店前面還不懂事理的小孩,始終對自己已不匱乏的玩具貪得無饜,多還要更多。

  有些人我執太深,過於主觀,對許多人或事都有既定的觀念,因此常誤解別人的好意,或是對他人錯下評語,搞得自己不論在同儕或辦公室裡的人際關係一團糟,還不自知為什麼每個人都不喜歡他,甚至還認為別人是出於忌妒而排擠他;更有些人抵抗不了內心的心魔,明明情人已經婚嫁有家庭,還要糾纏不清;明明不喜歡所謂的熱門科系,為了長輩的期望或媒體所吹噓的未來趨勢而去唸;明明就有自己對生涯的規畫和夢想,偏要擠破頭進竹科或百大,就算取得高薪,也過著與夢想背道而馳的生活。

  針對這些現代人的心理困境,本書中80則與現代人談心的清新小寓言,就像當頭棒喝,讓人從迷惘中清醒過來,縱使人生如戲,但戲中不會真的有童話中的仙女出來相救,面對問題能夠解決的人只有自己,在遇到問題時,除了面對它,接受它,還要放下它;放下後內心會更滿足踏實,放下後再提起,能夠提起的會更多,也更懂得珍惜生命,同時增長別人偷不走的人生智慧。

作者簡介

黃桐


  辦公室的逃兵,現為自由作家,勤於筆耕,冷靜的外表下包藏一顆赤子之心。好奇卻不博學,好讀書但不求甚解,以五柳先生為偶像自勉。

  與三狗三貓共住海濱,「慢活」為其最高人生準則,時常不知不覺放空。閒來無事便在家玩狗抱貓,或在沙灘遛狗、散步、曬太陽。時常自助旅行,喜愛極端,偏好人文氣息濃厚,或原始未過度開發之地,足跡已踏過印度、印尼、柬普寨、非洲等地。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來自於一位好友的分享,也願與大家分享這十句智慧語,願大家一切美好、順頌!

 

第一句

沒有一百分的另一半 只有五十分的兩個人

 

第二句

付出真心 才會得到真心 卻也可能傷得徹底

保持距離 就能保護自己 卻也註定永遠寂寞

 

第三句

通常願意留下來跟你爭吵的人 才是真正愛你的人

 

第四句

有時候 不是對方不在乎你 而是你把對方看得太重

 

第五句

冷漠 有時候並不是無情 只是一種避免被傷害的工具

 

第六句

如果我們之間有 1000 步的距離 你只要跨出第1

我就會朝你的方向走其餘的 999

 

第七句

為你的難過而快樂的 是敵人

為你的快樂而快樂的 是朋友

為你的難過而難過的 就是那些 該放進心裡的人

 

第八句

就算是 believe 中間也藏了一個 lie

 

第九句

真正的好朋友 並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話題

而是在一起 就算不說話 也不會感到尷尬

 

第十句

朋友就是被你看透了 還能喜歡你的人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裡的一顆星

有一天,小孫子從幼稚園放學回家,
大聲叫著:「爺爺!爺爺!」
「小乖孫,什麼事啊?」爺爺疼惜的問。
「爺爺!蘋果裡面有一顆星耶!」
「那不稀奇啊!你每次吃蘋果最後剩下來的核,就是蘋果的心啊!」
「爺爺不是啦!人家是說蘋果裡面有一顆小星星啦!」
小孫子急著澄清此星非此心。
爺爺正色地說:「不要胡說!蘋果裡怎麼會有星星呢?」
「爺爺!爺爺!是真的啦!蘋果裡真的有一顆星星啦!」

拗不過小孫子的撒嬌,
爺爺的愛心開始超越了他那自以為是的理性,終於和顏悅色的問小孫子,「那
你可不可以把蘋果裡的星星找出來給爺爺看呢?」
「好啊!可是爺爺您要先給人家一個蘋果和一把刀嘛!」
爺爺一面為小孫子準備,一面叮嚀:「要小心刀子哦!」
「人家知道啦!」
小孫子一面回答,一面把蘋果橫放在桌面上舉刀就要切……。
爺爺看了,忍不住大叫:「不能這樣切!」
一面把蘋果搶過來,重新直立在桌上,
然後告訴小孫子「切蘋果要從上往下切才對!」

不知道平常您如何切蘋果?是不是也和爺爺一樣呢?
其實幾乎99%的人都像爺爺一樣,先把蘋果的五爪貼在桌面上,
讓蘋果先四平八穩的站好,然後再一刀切下去,
也許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這樣切蘋果,而在習以為常之後,
我們就會像那位爺爺一樣,慢慢就把這個習慣的切法,
當成了「唯一」的切法,所以一旦看到小孫子沒照「傳統習慣」
的方法切蘋果,就要氣急敗壞,就要立刻攔阻,
爺爺是不是正是你我的一面鏡子呢?

「爺爺!讓人家照人家的方法切好不好嘛!」
小孫子又開始撒嬌了。
撒嬌本來就是全世界最溫柔,
效果卻最大的一種方法,
小孫子一撒嬌,爺爺的堅持又慢慢開始融化。
「好啦!好啦!那就照你的方法切,可是要小心哦!」
小孫子一面歡呼,一面再把蘋果橫放,
然後朝著中央切下去,
蘋果剎時被分成了頭尾兩半,
而蘋果中的五粒種子,
恰好整齊地在這兩半的中央構成了一顆星星。
爺爺看著星星,不禁緊緊地摟著孫子,
因為這輩子吃了這麼多蘋果,
而直到今天爺爺才發現原來蘋果裡面還有那麼漂亮的一顆星星!

您曾經吃過多少顆蘋果呢?
您知道蘋果裡面有一顆星星嗎?
如果您像爺爺一樣,從來沒看過蘋果裡的星星,
那也許正是對我們默守成規的一種提醒,
它提醒我們不要拘泥成規,
它提醒我們不可安於習慣,
它更提醒我們要樂於嚐試來使生命寬廣,
它也啟示我們要用精益求精來豐富人生的彩妝。
是常把變革看成一種威脅的老公公呢?
或者像這個小故事一樣,
你是一位歡喜變革的新爺爺呢?

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抉擇,
因為,選對了,人生才會更加彩色繽紛充滿希望。



沒有遺憾,就是精采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愈專業要愈會溝通


愈成熟的麥穗,愈懂得彎腰;愈懂得彎腰,才會愈成熟。保持謙虛和擁有成就絕對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

還不到退休年紀的資深醫生,因為醫術非常高明,許多年輕的醫生前來求教,並且主動要求投靠在他的門下。資深醫生選了其中一位年輕的醫生,留在診所內幫忙看診,兩人以師徒相稱。看診時,年輕醫生成為資深醫生得力的助手,資深醫生理所當然地是年輕醫生的導師。由於兩人合作無間,診所的病患與日俱增,聲名遠播。

為了分擔看診時愈來愈多的工作量,避免病患等太久,醫生師徒決定分開看診。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由年輕醫生診斷;病情比較嚴重的,師父出馬。

實行一段時間之後,指明掛號給醫生徒弟看診的病患,比例明顯增加。起初,醫生師父不以為意,心中也高興地認為:「小病都醫好了,當然不會拖延成為大病。病患減少,我也樂得輕鬆。」

直到有一天,醫生師父發現,有幾位病患的病情很嚴重,但在掛號時仍堅持要給醫生徒弟看診,對此現象百思不解。

還好醫生師徒兩人彼此信賴,相處時沒有心結,收入的分配也有一套雙方都能接受的標準制度,所以醫生師父並沒有往壞處想,也就不至於到懷疑醫生徒弟從中搞鬼、故意搶病患的地步。

老醫師的大發現

「可是,為什麼呢?」他問我:「為什麼大家不找我看診?難道他們以為我的醫術不高明嗎?不會吧!我剛剛才得到一項由醫學會頒贈的『傑出成就獎』,新聞登在報紙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到啊。吳顧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為了幫忙解開他心中的疑團,我必須到他的診所深入觀察。本來我以為有必要特別佯裝成病患,後來因為感冒也就順理成章地到他的診所就醫,順便觀察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初診掛號時,沒問題。負責掛號的小姐很客氣,並不會刻意暗示病人要掛哪一位醫生的門診。

複診掛號時,就有點學問了,我發現很多病患都從醫生師父那邊,轉到醫生徒弟的門診。這部分的問題是出在所謂的「口碑效果」,因為醫生徒弟的門診掛號人數偏多,等候診斷的時間也比較長,有些病患在等候區聊天,不但交換彼此的看診經驗,也呈現出「門庭若市」的場面,讓一些對自己病情比較沒有信心的患者趨之若鶩。

更有趣的發現是在問診的過程,我又有了新發現。醫生徒弟的經驗,雖然比較不豐富,但也就是因為他有此自知之明,所以問診時非常仔細,慢慢研究推敲,跟病患的互動溝通比較多、也比較深入。加上醫生徒弟沒有身段的問題,所以很親切、客氣,也常給病患加油打氣,「不用擔心啦!多喝水,睡眠要充足,你很快就會好起來。」諸如此類的心靈鼓勵,讓他開出的藥方,有加乘的效果。

回過來看看醫生師父這邊,情況正好相反。經驗豐富的他,看診速度很快,往往病患毋須開口多說,他就知道問題在哪裡。資深加上專業,使得他的表情顯得冷酷,彷彿對病患的苦痛漸漸麻痺,缺少同情心。整個看診的過程,明明是很專業認真的,卻容易使病患產生「漫不經心、草草了事」的誤會。

當我向醫生師父提出這些淺見時,他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對喔!我自己怎麼都沒有發現!」

麥穗的彎腰哲學

其實,很多具有專業素養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類似的問題。並不是自己故意要擺出盛氣凌人的高姿態,但卻因為地位高高在上,而令人仰之彌高,產生遙不可及的距離感。

別忘了!愈成熟的麥穗,愈懂得彎腰。或者,我們也可以來個逆向思考,愈懂得彎腰,才會愈成熟。保持謙虛和擁有成就,也許就像魚與熊掌般難以兼得,但也絕對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只要隨時提醒自己,放下專業的身段,願意誠懇和比你資淺或職務位階低的人好好溝通,擁有成就的同時,依然可以有謙虛的心胸。

換句話說,有專業素養、也很會做事,的確是成就自我的重要基礎,但溝通的技巧和友善的態度,卻是不可或缺的要件。

有些學識很棒的人,常被譏評為:「躲在象牙塔裡!」其中一部份的原因就是出在他們既不善於溝通、也不樂在溝通,與外界的接觸愈來愈少,他不了解別人,別人也不會懂他。

誠如「會做事、也要會做人」的道理一樣,願意溝通的態度就是一種謙虛的表現,將會令你的專業表現,更添光彩!

詳文請見career282期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個動物的寓言

PART 1

可能很多人聽過煮青蛙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將一隻青蛙放在大鍋裡,裡頭加水再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約略可以感覺外界溫度慢慢變化,卻因惰性與沒有立即必要的動力往外跳,最後被熱水煮熟而不自知。

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企業最後就會像這隻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



PART 2

提到組織變革,另外有一個四隻猴子的寓言。

科學家將四隻猴子關在一個密閉房間裡,每天餵食很少食物,讓猴子餓很吱吱叫。

幾天後,實驗者在房間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隻餓得頭昏眼花的大猴子一個箭步衝向前,可是當牠還沒拿到香蕉時,就被預設機關所潑出的滾燙熱水燙得全身是傷,當後面三隻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時,一樣被熱水燙傷。於是眾猴只好望「蕉」興嘆。

幾天後,實驗者換進一隻新猴子進入房內,當新猴子肚子餓得也想嘗試爬上去吃香蕉時,立刻被其他三隻老猴子制止,並告知有危險,千萬不可嘗試。

實驗者再換一隻新猴子進入,當這隻新猴子想吃香蕉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次不僅剩下的二隻老猴子制止牠,連沒被燙過的半新猴子也極力阻止牠。

實驗繼續,當所有猴子都已換新之後,沒有一隻猴子曾經被燙過,上頭的熱水機關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卻沒人敢前去享用。

企業禁忌經常故老相傳,雖然事過境遷、環境改變,大多數的組織仍然恪遵前人的失敗經驗,平白錯失大好機會。



PART 3

老鷹是所有鳥類中最強壯的種族,根據動物學家所做的研究,這可能與老鷹的餵食習慣有關。

老鷹一次生下四、五隻小鷹,由於牠們的巢穴很高,所以獵捕回來的食物一次只能餵食一隻小鷹,而老鷹的餵食方式並不是依平等的原則,而是哪一隻小鷹搶得凶就給誰吃,在此情況下,瘦弱的小鷹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來,代代相傳,老鷹一族愈來愈強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公平」不能成為組織中的公認原則,組織若無適當的淘汰制度,常會因小仁小義而耽誤了進化,在競爭的環境中將會遭到自然淘汰。



PART 4

組織中也應該留意與去除所謂的「螃蟹文化」。

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簍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為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牠的身上,結果是把牠拉下來,最後沒有一隻出得去。

企業裡常有一些份子,不喜歡看別人的成就與傑出表現,天天想盡辦法破壞與打壓,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組織裡只剩下一群互相牽制、毫無生產力的螃蟹。



PART 5

相反的,為了增加組織的戰鬥活力、延續組織的生命力,領導者可以在組織中安排一些「土虱」。

喜歡釣魚者都曉得,如果把魚釣上來超過個把個小時,放在簍子裡的魚兒往往奄奄一息,所以擅長釣魚者經常在魚簍裡放一尾土虱,由於土虱生性喜歡攻擊身邊的魚,魚群必須持續跳、躲、閃以避免其攻擊,因此即使經過數個小時,釣上來的魚還是活得很新鮮。

組織裡一片和諧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適當地扮演土虱,刺激組織成員的生存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魚與土虱的比率一定要抓好,否則反易弄巧成拙。

來自於網路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色緞帶

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
像是某人很漂亮啦,工作能力很強啦,人緣很好啦,
但我們很少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及自己的價值。
這也許是一種傳統教育下過度謙虛的表現,因為要嚴以律己,
所以對自己的要求與批評就很多,期望也就過高,
常常造成否定自己的心態;
認為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夠好,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自卑感,
失去了自信心,認為自己的存在沒什麼價值,
因而活得非常消沉,甚至厭世。

有鑒於此,美國的布里居絲(Helice Bridges)女士,
發起了一個叫做藍色緞帶的運動,
希望能在西元二千年的時候,
每一個美國人都能拿到一條她設計的藍色緞帶,
上面寫著「Who I Am Makes A Difference」,
也就是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創造一些價值的意思。

她處處散發這樣的緞帶,鼓勵大家把緞帶送給
家人和朋友,謝謝這些在我們四周的人。
她也四處演講,強調每個人的價值。
結果因為這些緞帶的傳送,引發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

其中有一個故事十分發人深省:
有一次這位女士給了一個朋友三條緞帶,希望他能送給別人。
這位朋友送了一條給他不苟言笑、事事挑剔的上司,
他覺得由於他的嚴厲使他多學到許多東西,
另外他還多給了一條緞帶,
希望他的上司能拿去送給另外一個影響他生命的人。
他的上司非常的訝異,因為所有的員工一向對他是敬而遠之。
他知道自己的人緣很差,沒想到還有人會感念他嚴苛的態度,
把它當做是正面的影響,而向他致謝,
這使他的心頓時柔軟起來。

這個上司一個下午都若有所思的坐在辦公室裡,
而後他提早下班回家,把那條緞帶給了他正值青少年期的兒子。
他們父子關係一向不好,平時他忙著公務,不太顧家,
對兒子也只有責備,很少讚賞。
那天他懷著一顆歉疚的心,把緞帶給了兒子,
同時為自己一向的態度道歉,他告訴兒子,
其實他的存在帶給他這個父親無限的喜悅與驕傲,
儘管他從未稱讚他,也少有時間與他相處,
但是他是十分愛他的,也以他為榮。
當他說完了這些話,兒子竟然號啕大哭。

他對父親說:他以為他父親一點也不在乎他,
他覺得人生一點價值都沒有,他不喜歡自己,
恨自己不能討父親的歡心,正準備以自殺來
結束痛苦的一生,沒想到他父親的一番言語,
打開了心結,也救了他一條性命。

這位父親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差點失去了獨生的兒子而不自知。
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調整了生活的重心,
也重建了親子關係,加強了兒子對自己的信心。

就這樣,整個家庭因為一條小小的緞帶而徹底改觀。
一條藍色的緞帶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
因為它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看到自己的價值。
提醒我們要接受自己、關愛自己。

我們是可以創造奇蹟、創造不同的人,
不論我們是誰,都有這樣的能力。
也只有如此,我才能看到這世界的美好、光明的一面,
也才能生活得愉快,真正的去愛,去創造生命。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就是...

珍惜身邊給你幸福的人!

-------------------------------------------------------------------

A Friend.... 朋友就是... 

(A)ccepts you as you are 接受原本的你 
(B)elieves in "you" 相信你這個人 
(C)alls you just to say "HI" 打電話給你,就是想說聲: 嗨! 
(D)oesn't give up on you 從不放棄對你的信心 
(E)nvisions the whole of you (even the unfinished parts) 預期你總是盡全力 (即使有未達成的部份) 
(F)orgives your mistakes 原諒你的過錯 
(G)ives unconditionally 無條件地給予 
(H)elps you 幫助你 
(I)nvites you over 邀請你 
(J)ust "be" with you 靜靜地在你身旁 
(K)eeps you close at heart 靠近你的心 
(L)oves you for who you are 因你原來的樣子而愛你 
(M)akes a difference in your life 使你的生活與以往不同 
(N)ever Judges 不論斷 
(O)ffers support 支持你 
(P)icks you up 扶你一把 
(Q)uiets your fears 使你無所畏懼 
(R)aises your spirits 鼓舞你的心靈 
(S)ays nice things about you 跟別人述說你好的那一面 
(T)ells you the truth when you need to hear it. 當需要時,會告訴你實情 
(U)nderstands you 懂你 
(V)alues you 看重你 
(W)alks beside you 與你同行 
(X)-plain things you don't understand 解你的惑 
(Y)ells when you won't listen and 在你聽不下時,會大吼你一下 
(Z)aps you back to reality 把你拉回現實 

 

 

來自於網路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開心窗、接納別人


──山,不需要依靠山;人,需要依靠人

    「握緊拳頭時,好像抓住了許多東西,
     其實,連空氣都沒抓到!
     張開雙臂時,好像雙手空空,
     但是,全世界就都在你手心!」


經聽長輩說過一則故事──古早以前,一個偏遠山區的村落裡,住著一位小有名氣的雕刻師傅;因為這師傅的雕刻技巧不錯,所以附近一村莊的寺廟,就邀請他去 雕刻
一尊「菩薩的像」。

可是,要到達那村莊,必須越過山頭與森林;偏偏這座山傳說「鬧鬼」,有 些 想
越過山的人,若夜晚仍滯留在山區,就會被一極為恐怖的女鬼殺死。因此,許多親人、
朋友就力勸雕刻師傅,等隔日天亮時再啟程,免得遇到不測。
不過,師傅深怕太晚動身會誤了和別人約定的時辰,即感謝大家的好意而隻身赴約。走啊走,天色逐漸暗淡,月亮、星星也都出來了,這師傅突然隱約發現──咦

前面怎麼有一女子坐在路旁,草鞋也磨破了,似乎十分疲倦、狼狽。師傅於是探詢
這女子,是否需要幫忙?當師傅得知該女子也是要翻越山頭到鄰村去,就自告奮勇地
揹她一程。

月夜中,師傅揹著她,走得汗流浹背後,停下休息。此時,女子問師傅: 「難 道
你不怕傳說中的女鬼嗎?為什麼不自己快點趕路,還要為了我而耽擱時辰?」
我是想趕路呀!」師傅回答:「可是如果我把妳一個人留在山區,萬一妳 碰 到
危 險怎麼辦?我揹妳走,雖然累,但至少有個照應、可以互相幫忙啊!」

在明亮的月色中,這師傅看到身旁有塊大木頭,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鑿刀工 具, 看
著這女子,一斧一刀地雕刻出「一尊人像」來。
「師傅啊,你在雕什麼啊?」

「我在雕刻菩薩的像啊!」師傅心情愉悅地說:「我覺得妳的容貌很慈祥, 很 像菩
薩,所以就按照妳的容貌來雕刻一尊菩薩!」

坐在一旁的女子聽到這話,即哭得淚如雨下,因為她就是傳說中的「恐怖女 鬼」。
多年前,她隻身帶著女兒翻越山頭時,遇上一群強盜,但她無力抵抗,除了被姦 污
外,女兒也被殺害;悲痛的她,縱身跳下山谷,化為「厲鬼」,專在夜間取過路 人 性
命。

可是,這「滿心仇恨」的女子,萬萬也沒想到,竟會有人說她「容貌很慈 祥、 很
像菩薩」!剎那間,這女子突然化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裡。

隔天,師傅到達鄰村後,大家都很驚訝他竟能在半夜中,活著越過山頭。而 從 那
天後,再也沒有夜行旅人,遇見傳說中的「女厲鬼」了。


◎ 初聽到這個故事時,心中真是洶湧不已。

想想,只要能「打開心窗、接納別人」,連女鬼也會感受到咱們的真心誠意 啊 !
只要能「心存善念、待人如己」,連女鬼也會被深深感動、而不會害我們啊!

在這紛亂不已的社會中,我們已被訓練成「自我防衛」的心理,經常戴著 「有 色
眼鏡」來看人,也不時小心翼翼地防著,免得被壞人「騙了、坑了」。就因為這 樣,
人際之間的關係逐漸淡泊了,爾虞我詐的事件增多了;人人都謹防著被騙、被害, 氣
氛也常繃得劍拔弩張,少有人像「雕刻師傅」一樣,能以「菩薩的心腸」來看待周 遭
的人與事。

我喜歡一句有點像廣告詞的話:

「握緊拳頭時,好像抓住了許多東西,其實連空氣都沒抓到! 張開雙臂時,好像雙
手空空,但全世界就都在你手心!」
是的,當我們「推開心窗」,陽光與清新的空氣就會流淌進來,屋子裡,就 會 豁
然開朗。

「接納別人、待人如己」,就像是張開雙臂,你我之間的人際關係,必能溫 暖 且
祥和,全世界也就都在我們手心啊!


溝通小站

有個女性朋友,在百貨公司看到一媽媽帶著很可愛的小女孩,就忍不住走過 去, 用
手輕摸小女孩臉頰,並說:「妹妹,妳好可愛哦!」

這時,小女孩大聲喊說:「壞人,妳是壞人,我不要跟妳講話!」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愈來愈疏離、冷漠,也對陌生人充滿著「不信任感」 ; 每
個人都提心吊膽,而父母也再三交代小孩,「不能跟陌生人講話」!

有一次,我到台南演講,住在赤崁樓附近的飯店。中午時分,我一個人懶洋 洋 地
獨自走著,想找個「擔仔麵」小吃裹腹。未料,一騎士戴安全帽、口罩,騎著摩托 車
急駛過來,突然停在我旁邊。當時,我嚇一跳,心想:是不是想搶劫啊?

那騎士脫下安全帽和口罩,咦,是個女生耶!這小姐客氣地問我:「請問 ......
你 是不是姓戴?」

啊?怎麼連我姓什麼都調查清楚了?我愣了一下,沒回話。這小姐又問: 「你 是
不是戴晨志先生?」
這下完了,她居然連我叫什麼名字都知道!我本能防衛地說:「妳有什麼事 ?」
「戴老師,我是你的忠實讀者,很喜歡你的書;剛才我遠遠看到你,很像你 書 上
的照片,所以趕快騎車過來,不好意思,嚇到你了!」這小姐很興奮地對我說: 「您
可不可以幫我簽個名?」

這時,我「緊繃的神經」才鬆懈下來......

雖然,我們很怕遇到壞人,但事實上,咱們社會,「好人」還是比「壞人」 多 得
多,我們不能隨時以「防衛心」來和別人溝通;就像本文中的雕刻師傅「心存善
念」,也「為對方採取行動」──一個有好感的「關懷行動」──所以感動了女
鬼。

西班牙有句諺語:「山不需要依靠山;但是,人需要依靠人。」

是的,人都需要朋友,若能「關懷他人」,就能夠「贏得友誼」。因此,讓 我 們
學習減少「防衛性的溝通」,多採取「支持性的溝通」;也問問自己:「最近有沒 有
關心過什麼人?是不是該主動表示關懷?」這麼一來,當我們走夜路時,就不怕女 鬼
了!


摘自戴晨志--人際溝通高手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倦怠

為什麼我老是工作倦怠? 

明明身體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裡,睡一覺起來整顆心卻突然灰暗鬱結,不想工作。一項研究發現,台灣有30%的上班族有疲勞的問題,「對工作的未來不確定或無力感」,是台北市上班族普遍的心聲之一。究竟是工作過度付出, 與實質上的報酬不符?還是工作不順,經常做錯, 
被老闆刮鬍子?如果工作倦怠 感愈來愈頻繁,應如何克服? 

  黃經理是人人稱羨的高薪族,最近常嚷著要休長假,甚至考慮放棄優渥的工作,因為她突然覺得生活沒什麼重心,沒有意義感,她想去慈濟當義工,尋找人生的價值。 

李先生已打定主意留職停薪一陣子,他最近工作不帶勁,愈來愈沒耐性開會,連敲打電腦鍵盤都不如往常清脆響亮,他力圖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卻始終未能如意,只好選擇暫時出走。 

剛休完假歸來的王小姐坦承,充飽電蓄勢待發的工作熱情只維持一兩天,沒多久又陷入休假前的倦怠,現在,她又想休假了。 

  這是怎麼回事?明明身體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裡,睡一覺起來整顆心卻突然灰暗鬱結, 
不想工作,想去圓一場年少未完的夢。 

究竟是工作過度付出,與實質上的報酬不符?還是工作不順,經常做錯,被老闆刮鬍子?如果工作倦怠感愈來愈頻繁,應如何克服?怎樣才能樂在工作? 

◎倦怠的根源 

  我怎麼老是工作倦怠?政大心理系教授許文耀從兩個層面揭露問題根源,一個層面是企業經營者或主管,夠不夠體貼關心員工的實際需求。 

  如果員工下班後須攬一堆工作回家,或為了平衡生計經常主動加班或四處兼差,這將不斷耗損員工能量,耗久後,影響到白天的工作績效與工作滿意度。 

  有時候,部門主管忽略了工作複雜度帶給員工的困擾,總認為當年我可以這樣熬過,你為什麼不能。許文耀從心理學角度強調,你當年可以,不見得我也可以做到,個別差異應該受到重視,不能拿同樣一把尺,丈量每個不同的個體。 

  另一個層面須回歸到個人根源,心理學家發現現代人的堅毅性格,舉凡與忍耐、承諾、超越、突破、毅力等有關的特質,愈來愈脆弱,也愈來愈會去計算。 

  剛步入職場或新進員工,很容易因不熟悉遊戲規則而生怯,彷彿在迷霧中, 
沒有方向感,或難以忍受公司的要求、主管的責罵,慨嘆不知意義何在, 甚至憤而離去。至於有多年資歷的上班族,對於那些熟悉到像例行公事般,一再重複的作業流程,已無法從中獲得自我價值。 

  中華汽車經理張世和比喻,像是蓋教堂的一群人,每天不斷堆磚頭,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為他們少了一張設計圖,不知道要怎麼蓋,蓋到何時完 工,原本的熱情就在搬磚過程一點一滴流失,最後像行屍走肉。 

◎你需要一張設計圖
  上班族工作倦怠的重要癥結:「缺乏人生方向與大目標」。如果清楚自己的人生往哪裡去,知道要將自己打造成什麼,即使一路走來顛簸失意,也不會因一時失落,覺得疲累不堪、抱怨連連。 

  一項研究發現,台灣有30%的上班族有疲勞的問題。台北市上班族協會連續三年調查進一步發現,除了工作帶來的忙碌與緊張之外,「對工作的未來不確 定或無力感」,是台北市上班族普遍的心聲之一。 

  工作倦怠除了與性格傾向有關,也和專業能力是否受肯定有關。多年來輔導女性上班族各種疑難雜症,粉領聯盟執行秘書周佳君點出一個事實:專業能力 不受重視,是女性上班族經常工作倦怠的主因之一。 

  尤其是護理人員或幼教老師,這些擁有專業實力的工作者,經常是職場中的配角,升遷管道 有限,很難設想未來的願景,所以她們常有出走的衝動。 

  但,出走需代價,並非每個人都有本錢出走,終究要回到工作。學習如何克服工作倦怠,或者如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的,「做自己工作上的主人」,是 上班族難以迴避的課題。 

◎擁抱工作並不難 

  要成為工作上的主人,從了解自己開始。生涯顧問專家建議,當你開始對工作產生倦怠時,就是該重新思索自己的時候了。花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要什 麼?擅長哪個領域?性格傾向於從事哪類型工作?這份工作可以發揮所長嗎? 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被擺錯了位置? 

多取用身邊資源。幹部可以多找部屬聊,同事之間也可互相討論,激盪出一 
個可執行的企劃案,執行時大家都有參與感。執行方案因為已納入所有工作者的vision(未來願景),個人會有「值得存在」的價值感,減少不必要的失落。 

◎創造自己的工作價值 

  上班族要將自己定位為「價值提供者」,增加自己在職場中的價值。然後多去找尋工作中的小事,來感動自己。只要願意行動,創造自己的附加價值並不 難。 

  40年前的王貞治,不過是宇野球團一名新人,某年年底,球團代表對他說, 
如果以數字、三振數、打點以及對團體的貢獻度,你應該要減薪。王貞治心想, 恐怕要勒緊褲帶過活了。球團代表接著說,我們決定加你薪水一萬元,「因為你 非常珍惜我們的球」,王貞治嚇了一大跳。 那時,王貞治負責管球。他經常把破掉的球撿回宿舍,吃完晚飯後,開始縫球到半夜。縫一個球要花30分鐘,他 每 天晚上大約可縫兩至三個球。他原本只想把份內事做得更盡善盡美,卻贏來更多 
的肯定。 

  「當被認為具有價值時,工作自然會快樂,」史丹佛大學教授伍佛德強調。 
即便擔任不耀眼的基層工作,也要努力增加自己的工作價值。 

  將想法扭個彎,熱情會像泉水般,源源不絕。否則,偶爾的小感動像火花 
般,「咻」一下就沒了。樂在工作並不難,重要的是,跟自己比就好。 

  長期處在平衡中,就能積極正向思考。許多專家呼籲,積極思考可以調適工作壓力,清除不必要的情緒,上班族多親近正向思考的人,能減少倦怠感。 

  如果將事情弄得很糟時,只允許情緒低落一下子。很快會換個想法,「太棒了,我又學到一招,下次又有機會嘗試其他處理方法,」不因此認為自己很差 勁。 

  多練習從積極面看事情,「想法會帶動行動,牽引感受和情緒,」鄭石岩教授在《換個想法更好》書中大聲疾呼。吳政宏建議,被老闆責罵不要耿耿於懷,要趁機偷學,想辦法跑在老闆前面,再找個機會反面領導老闆,扳回一局。克服工作倦怠的方法中,「自我學習」永遠不可少。 

◎學習工作,也要學習休息 

  「在職場上學習讓自己喘口氣,是一門學問,」中視董事長鄭淑敏每年固定休假。她一年至少休一次長達兩星期的假,半年內會有幾次短短兩天的假,不一定出國,有時只是到山裡或海邊走走。 

  如果感覺莫名的倦怠迫在眉睫,休假又遙遙無期,試著忙?偷閒吧。偶爾請 
個半天假,溜去街上晃晃、逛書局、或找個清幽的咖啡店想事情。在忙碌中留點 空間給自己,因為塞得太滿容易窒息。 

  「簡單,就會快樂」,許多生活哲學家都同意。最好的東西都是最簡單的。 
例如微笑,是最好的生活態度;運動,是身體最好的藥。克服工作倦怠也可以很 簡單,將想法轉個彎,然後行動。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在他77歲的喜壽會場上,公開吐露他永保青春的兩大 秘訣:一個是,以單純的想法和純樸的心看事情;另一個秘訣是,喜歡工作。 

來自於網路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精靈的故事

關懷身邊的人最能豐富生命─小精靈的故事
購物中心的鐘已指向六點,我因為扮演小精靈,而在聖誕夜前夕累得半死,事實
上,我雖是一個小精靈,但這已是聖誕夜前夕。一九九五年,我十六歲的那個十二月,
我得做兩個工作來幫助家計,並且籌足自己的學費,以及假期零花,我第二個工作是扮
演幫忙聖誕老人跟小朋友合照的一個小精靈,在兩個工作之間,我得從前一天開始一直
工作十二個小時才能休息,在聖誕前夕,聖誕天地的工作變得益發繁重,一整天下來我
連喝個下午茶的空檔都沒有,但我想,只要再過幾分鐘,我就可以解脫了。
我瞧瞧經理雪莉,只見她給了我一個足以激勵士氣的微笑,要不是雪莉,我早
撐不下去了,她是這一季半途來當經理的,但她讓一切都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我的工
作從充滿壓力轉變為深具挑戰性,她從不會對我們大吼大叫,還常常鼓勵、支持我們,
把我們拉成一個團隊,特別是事態變得無法收拾時,她也還是會給我們一個微笑,或是
一句激勵的言語,在她的領導之下,我們達到了加州所有購物中心的拍照最高量。
我知道這個假期對她來說不好過,因為她最近才剛流產,我真希望她知道自己
有多偉大,她讓同事以及來這兒拍照的小孩都覺得有多麼不同。我們這一攤一直開到七
點,不過六點時會變得比較輕鬆,我得空可以離開一下,雖然我沒有多少錢,但我實在
想買個小禮物給雪莉,這樣她就會知道我們有多感謝她,我到了家賣香皂和乳液的店
家,但他們已經把鐵門放了下來,「對不起,我們關店了。」
店員對我大吼,他看起來跟我差不多累,而且語氣聽起來並不怎麼覺得抱歉。
我有點氣餒地看了看四下,發現所有的店都關了,我竟然沒
發現這點。這下糗大了,我工作了一整天,卻差一分鐘就買不到給她的禮物。
回聖誕屋的路上,我看到諾得史脫姆百貨公司還開著,怕他們也會在那一刻跟
其他店一樣都關了,我衝了進去,順著指示到了禮品區,當我衝進去時,馬上察覺自己
進到一個格格不入的地方,這個店的其他顧客穿得都太漂亮,看起來又有錢,而我只是
一個穿著小精靈服裝的窮酸青少年,在這樣的一個店,怎麼有可能會有東西的價錢低於
十五元?
我一路闖進這個禮品區,一個好像才剛走下伸展台的女店員走了過來,問我她
幫不幫得了我,當她這麼做的時候,百貨公司裡所有人都轉了過來看著。我盡可能壓低
聲音,「沒有,沒問題,你去幫別人吧!」
她定定地看著我,笑了笑,「不,」她說,「我就是想幫。」我跟女人說我想買東西給
誰,以及買東西的理由,然後我羞怯地承認自己只有十五元預算,她看起來似乎很開
心,還思考了一會兒,好像我要花的是一千五百元,但此時,百貨公司裡的禮物也差不
多沒了,她仔細地瞧了瞧,選了些東西擺成了一個禮物籃,總共花了十四元九分。
店正要關,當她完成這筆交易時,燈已經熄了。我想我可以回家再包得漂亮一
點,但我已經沒有時間了。她好像讀出我在想些什麼似的,女店員問我,「要包裝起來
?」
「是。」我說。
此時店已經關了,一個聲音透過對講機,問了是否還有顧客在店內,我知道
這女人大概也跟大多數人一樣,很想趕快趕回家去過聖誕節,但她卻因為幫一個孩子包
裝一個微不足道的禮物,而被耽擱了。
但她走進後場好一會兒,回來時帶回一個漂亮得要命的籃子,籃子是用銀和金
色緞帶包裹的,看起來好像我至少花了五十元來買這個禮物似的,我簡直不敢相信,我
實在太高興了。
當我謝她時,她說,「你們小精靈在購物中心散播快樂給人們,我不過是想給
你點小小的快樂罷了。」
「聖誕快樂,雪莉,」我回到攤位時說,我的經理看到禮物時,倒抽了一口氣,
因為感動與歡喜,她竟哭了起來,我希望這能給她一個不錯的聖誕節開端。
在假期中,我仍會不斷地想起那個店員的善心與付出,以及她帶給我以及我的
經理的歡愉,我想我能夠為她做的,就是寫封信給那家店,讓他們知道這件事,一個禮
拜後,我接到店家的回覆,感謝我寫了那封信。
我本想此事已了,直到一月中旬發生了另一件事。
我接到史蒂芬妮,也就是那個店員的電話,她想帶我去吃頓午餐,而我,只不
過是一個花了十五元的十六歲顧客。當我們碰面時,史蒂芬妮給了我一個擁抱,和一件
禮物,然後告訴我以下的故事。她最近被提名為諾得史脫姆百貨的服務之星,因為以前
從未被提名過,因此她雖然迷惑卻很興奮,當得獎人公佈時,他們喊出史蒂芬妮的名
字,她得到了!當她走上台去領獎時,她的經理把我的信朗讀了出來,每個人都給了她
一陣熱烈的掌聲。
得獎代表她的照片將會被放在店裡大廳中,她的新名片上不但加註該店服務之
星的字樣,還有一個十四K金的別針,一百元獎金,並被邀請代表分店參加地區會議。
在地區會議中,他們又唸了我的信,每個人也起立鼓掌向史蒂芬妮致意,「我們希望所
有員工都能像你這樣。」讀信的那個經理這麼說,她還見了諾得史脫姆三兄弟,三人對
她也是讚譽有加。
當史蒂芬妮握住我的手時,我已經有點不知所措了,「但最棒的還不是這個,
提莉。」
她說,「第一次開店會時,我拿起提名者名單,把你的信附在後面,還把一百
元紙鈔放在後面,帶回家獻給我父親,他讀了所有東西後,看著我說,「什麼時候會宣
佈得獎名單?」
「我說,得獎的是我,爹。」
「他定定地看著我,說了,『史蒂芬妮,我實在為你驕傲。』」
她靜靜地說,「我爹從沒說過這種話。」
我想我一輩子都會記得那一刻,我瞭解到一個有力的禮物可以有多大功用。雪
莉對屬下的感謝引發了這所有事:史蒂芬妮漂亮的籃子、我的信、諾得史脫姆百貨的獎
勵,至少改變了三個生命。
我一輩子都會記得這件事,在我扮演小精靈,也是一個一文不名的青少年的那
個聖誕節,我真的瞭解到,最小的事物,也可以造成最大的改變。


提莉‧迪林漢 (摘自晨星出版社【心靈雞湯】)


我想這是所謂「善的循環」吧!

祝福收到這封信的每一個人都能與周遭的人、事、物達到這種美善的循環。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的課題

日出之前讓問題終結
------- 如何與自己的問題過招 --------

吳珍梅

小自課堂的解題、時間的規畫,大至生涯或結婚對象的選擇,其實我們每天都與各式各樣
的「問題」過招,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你是傾向棄甲投降、聽天由命,抑或經過仔細評估
、搜尋解決之道?舉例來說,與室友發生衝突,是大學生普遍面臨的難題,有的人會停在
原點,不斷生悶氣或冷漠以對,也有人會開誠佈公、主動尋求援助,解決問題。
不同的面對問題的態度,會反映出生活中處理事情的效能,有人視「問題」為麻煩、威脅
,但有人視「問題」為挑戰、學習,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人都不怎麼願意跟別人提起自己最近遇到了一些問題,有時連自己都
很難接受自己有個人問題的事實。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都喜歡忽視或扭曲事實,避免讓別人
發現自己是無能的,好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研究問題解決策略的學者發現,個人在面對
問題時,常會出現下列幾種迷失,導致自己很難客觀地處理問題。

迷思一:在某個地方有某個人能提出解決你個人問題的十全十美辦法。他能很精確的告訴
你該怎麼做,而且會負責一切後果

這個美好的幻想:讓我們相信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會來接收我們的問題。可是,這是不
可能的。如果這個問題是「我自己」的問題,它就永遠是我的問題,別人能幫忙我解決,
可是問題還是我自己的。其次,世上根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法(就好像世上沒有十
全十美的人),如果我們一心一意想找個十全十美的辦法,我們就不太會接受一個比較不
完美(但或許是很實際或可行)的解決辦法。

迷思二:
個人問題可以一揮即去
也許有時候我們的運氣這麼好,當我們還在考慮該怎麼辦時,別人就先採取行動,解決
了我們的問題;但是更多時候,我們要花一點耐心和時間來解決問題,特別問題是長時間
慢慢累積出來的,就更需要花點工夫了。

迷思三:問題根本就不可能解決
有時候我們碰到的問題好像很複雜,很困難,讓我們覺得根本不可能解決。其實,我們先
要區辨的是我們能做和我們願意做的事,往往有很多是我們能做卻不願意做的事,這使得
我們停在原點,不去行動。問問自己每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從一些能做的事情中選擇一
個我們願意做的事,這才是可行有效的。
沒辦法解決有時候我們會認為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過去錯誤行為的懲罰,因此要接受這個
懲罰或這個問題所帶來的痛苦與不安。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與其認為是老天在懲罰我
們,倒不如說是老天在考驗我們,測試我們有沒有勇氣來接受挑戰,對現況比較有幫助。
假設老天是主宰大自然,值得尊敬的對象,祂一定不希望打擊我們,而希望盡量啟發我們

迷思五:
採取行動只會把事情惡化

個人問題通常很微妙,處理問題就好像處理用紙牌堆砌的屋子,讓我們覺得輕輕碰一下就
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所以我們何必要破壞這種平衡呢?老實說,只要我們想做一點什
麼事來解決問題,這就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風險;如果我們想也不想,立即採取行動,風險
就更大,如果我們先仔細想想計畫的利弊得失,然後行動,風險就小得多。

迷思六:沒有個人問題真好

不好!沒有任何問題,日子一定很乏味。不過不用擔心,因為我們不可能用完個人問題。
我們對現有一切的滿足感,也就是說沒
有問題的這種狀態,只能維持很短暫的一段時間。就好像我們爬山,再次征服了一座山峰,就會看見另一座山峰好像更高,然後就會定下目標要征服另一座山峰。
「問題」的形成,就是我們想對自己的生活發揮更高效能所採取的態度與行動。

迷思七:都是他們的錯

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要兩個人才吵得成架。但是,製造一個問題,一個人就夠了,那就
是我們自己。也許這個說法很難讓人接受,但事實上,我們的確在有意或無意間製造了屬
於我們自己的問題,因為我們面對現況所表現的行為與反應通常是決定問題形成的主要因
素,所以要解決個人問題的訣竅,還真的是要從我們自己的行為與反應來做調整起。

在生活中,我們是製造問題者,也是解決問題者。在解決問題前,先培養一個客觀的
態度,就事論事,仔細評估各種解決的方法,從中選擇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法,然後去做,
行不通再修正,我們總可以做一些改變的,生活真的就是在這些改變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所以,當下次你的問題來臨時,在皺眉之前,何不先把它視為又是一次摩拳擦掌、測試問
題解決能力的好機會?!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生路                談悔恨>> 劉墉


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
即使有一天,發現自己錯了,
也應該轉身,
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
而不是一直回頭怨自己錯了。

人生路,不回頭

一個多年沒見過的女學往,突然跑來,要我幫忙向她的男朋友求情。
「妳要我去找妳的男朋友,當說客?」我不敢置信地問:
「他不是向來對妳百依百順嗎?」
「是啊!是啊!」女學生直點頭。
那男孩子我認識,以前常陪這女生來上課。女生站在那兒畫石膏像
素描,男孩就坐在旁邊看。女生畫不好,心急冒汗,男孩過塊幫她
擦汗,一邊擦還一邊挨罵。
「現在情況不同了。」女生對我說:「都怪我,還是常發脾氣,一氣
就要他走遠點。每次他走,都隔一下就打電話回來,問我還氣不氣。
可是前兩個月,有一天,他走了,沒打電話,也沒回來,他再也沒回
來找我,老師!你知道我多麼愛他,五年了耶!你看到的。現在他居
然不理我了。」
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把男孩子找來。
「是不是有人要老師找我?」男孩子居然開門見山地說:「沒用的,
她己經托了一堆朋友了。」
「為什麼?」我問。
「因為當我離開她家那天,我就告訴自己,這次絕不回頭。」
男孩子走了,我坐在那兒好半天,心裡很不是滋味,不只為調解失敗
而不是滋味,更因為咀嚼他斬釘截鐵的那句話。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絕不回頭!」
多麼熟悉的一句話啊!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浪子回頭金不換。
從小到大,總聽到要人回頭這句話,好像一回頭,事情就能化解、
仇怨就能消除,錯誤就能補償。
可是,在同一時間,我們也總被灌輸一種「不回頭」的觀念--
小時候,聽人講鬼故事,說狐仙。
「沒樂到家的狐仙,還一臉狐狸像,後面夾個大尾巴,牠不敢正面
衝人來,只敢從後面拍拍你的肩膀,叫你的名字。」說的人瞪大眼睛

「所以半夜一個人在野地走,有人拍你肩膀、叫你名字,你可千萬別
回頭,一回頭就會被牠一口咬斷喉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大學畢業,在電視公司做了五年記者,每天報黃金檔的新聞,卻覺得
愈來愈空虛、愈來愈不足。於是決定辭職,出國進修。
我把想法告訴岳父。岳父來回喥著方步,說我人正紅,收入也高,
捨不捨得?又有沒有把握在美國念得下去?隔了半天,他說:「我不
反對,只是如果你決定了,就再也別回頭!」
岳父淡淡的這句話,真重,讓我背著,硬撐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其
間,國內的電視公司不知開了多少優厚的條件,我都「沒回頭」。
所以當男孩不聽勸,說他絕不回頭的時候,我怔住了。發現從小到
大,我們「不回頭」的時間遠比「回頭」的多,甚至可以說我們受到的
教育非但不是「回頭是岸」,反而是「絕不回頭」。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今天下午,帶女兒去看星際大戰(STAR WARS)這部喬治盧卡斯的
「新搖錢樹」,是描述前面三集中男主角「天行者」(SKY WALKER)
的童年。
跟母親一起身陷為奴隸的「小天行者」,有著過人的膽識,居然參加
星際大賽車,得到第一名,而能獲得自由。
小天行者的母親,送孩子離開的時侯,摟著兒子說:
你要勇敢,不要再回來!不要再回來!(BE BRAVE!DON"T
COME BACK,DON"T COME BACK!)。」
電影散場了。十歲的女兒突然問我:
「爹地!小天行者的媽媽為什麼叫他不要回來?她難道再也不想
看到她兒子了嗎?」
我對女兒笑笑:
「這個問題,爸爸以前也想不通,但是現在想通了。其實我們每個
人生下來就不能回頭。想想!妳從媽媽肚子裡出來,能回頭嗎?
妳出來就回不去了。」
時間是往前走的,鐘不可能倒著轉,所以一切事只要過去,
就再也不能回頭。

回頭是危險的,一邊跑一邊回頭的人絕對跑不快,而且容易摔倒;
總是回頭緬懷過去的人,就不容易開創未來。所以,這世界上即使
看來像回頭的事,也都是面對著完成的。就好像我們出門發現忘了
帶樣東西,你不會倒退著走回家,而是轉身回家。
「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妳發現自己走錯了,
妳也應該轉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回頭怨自己錯了。」
我對女兒說:「記住!人生路,是不能回頭的!」
"早知道..."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但一生只有一次,我們要勇敢去面對
人生,別讓生命在後悔中渡過!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不是每天都開心的


我最近工作不順,屢屢萌生去意。
和朋友相談,朋友告訴我,
如果是因為人的因素而離開,
而不是因為工作本身,
那很不值得,
而且在這個工作上碰到的問題,
如果沒有獲得適當的調整與修正,
那麼難保問題不會在下個工作上發生,
換言之,
朋友下了個結論,
「下一個工作不見得更好。」

朋友舉他自己的例子,
在半年多前,
他還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生活規律、平淡,收入穩定,
但是當時卻羨慕能自由調配工作時間的「蘇活族」,
於是他辭去原本待遇不錯的工作,
改成在家上班,接case。
後者當然是自由多了,
甭趕上班,
不用打卡不用大熱天跟人家擠公車,
但是閒得時候閒得發慌,
忙的時候又忙得昏天暗地,
常常日夜顛倒,身體也變壞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
他又開始羨慕起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可是就在幾個月前,
自己還對那種平穩的生活深惡痛絕。

我們似乎總是只看到別人心急、輕鬆及幸福的一面,
不但忘了這是他們當初辛苦努力付出獲得的成果,
而且世上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事物,
只是人家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或者是因為我們本身的盲點,
所以看不見。

最近看的一部電影,
裡頭有一句「人不是每天都開心的。」
這麼平常簡單的對白卻深深打動了我,
我有種迷路多日,突然找到方向的雀躍;
也有種遇到知音般的,覺得被慰藉與了解。

我們總是只看到別人好的一面,
卻忘了他們也有挫敗與痛苦,
如果我只是遇到挫折就轉彎,
遇到工作不順利就換工作,
那麼同樣的挫折將會在我的生命中不斷出現。
試著面對自己的問題,
也試著更全面與客觀的看待事情,
將會有助於釐清與了解自己,
不論是在目前的這份工作,
或是未來新的工作上。

--先天的不公平並不能打擊一個人的鬥志
--後天的不公平卻往往重擊一個人的內心
--可是如果妳能夠跨越這道界線
--相信妳的前途必定會更加豐富

 

來自於他人分享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