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少10多養生訣讓人活得夠久夠健康!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08/05/19
近期衛生署統計,台灣人平均壽命首度突破78歲,這項數據代表人們愈來愈長壽,也愈來愈重視如何活得夠久、夠健康。新竹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鄭阿乾醫師建議民眾應奉行少肉多菜、少怒多笑、少鹽多醋、少衣多浴、少糖多果、少欲多施、少食多齟、少言多行、少煩多眠、少車多步等養生祕訣。
鄭阿乾醫師指出,年過50歲以後,人類身體各項功能就逐漸衰退,外表常見的變化譬如皮膚漸漸失去光澤,皺紋出現、牙齒脫落、頭髮變白等情形將陸續發生,加上飲食沒有節制、起居不正常、情緒不穩定等,往往會引起各種疾病。
鄭醫師指出,十少十多的養生祕訣有一些注意原則,少肉多菜要求年紀大的老年人因活動量較少,所以不宜多吃肉類,少怒多笑要求常保笑容使心情開朗、愉悅快樂,少鹽多醋要求以清淡的飲食來預防高血壓、腎臟病,少衣多浴要求多洗澡使身體常保清潔衛生,少糖多果要求應少吃甜食、多吃青菜水果等天然食品。
少欲多施要求民眾勿貪求太多,應知足常樂、積善立德、恕己及人,少食多齟要求飲食定量勿偏食,用餐時應細嚼慢嚥以促進消化吸收,少言多行要求閒話少說,因多話易生事端,多話不如多做多行,少煩多眠要求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少車多步要求利用機會多運動。
鄭阿乾醫師強調,現代人在生活上往往只顧到個人事業,以致長期操勞、身心煩悶、心情抑鬱,加上有了年紀後認為自己老了缺乏信心,整天愁眉苦臉不運動,以致引起身心不平衡而導致真正的老化,老化後各種疾病也跟著發生,因此做好十少十多的養生祕訣就變得很重要。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愁眉深鎖心揪千結青春溜得快老人病易上身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08/05/21
年紀愈大就愈重視養生,但到底該怎麼做才符合養生之道?新竹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鄭阿乾醫師表示,傳統中醫講究身心平衡,如自我調適、情緒安定、培養自信心、時常心平氣和、適當的運動等,只要有信心、多運動,就算人老了也可以常保青春。
鄭阿乾醫師指出,整天愁眉苦臉或是煩惱太多的人,不但容易影響到腸胃蠕動,進而產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睡眠不足及神經衰弱等狀況,甚至還可能引起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腦溢血等各種疾病,情緒不穩定應設法改善。
除了情緒安定外,適當運動是必要的,因為運動可以代替藥物,但藥物卻無法取代運動,運動具有調劑身心、消除煩惱、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建議民眾可以從事能使自己快樂、持之以恆的運動,如外丹功、太極拳、慢跑等,但老人家應以輕鬆簡便的運動為宜。
許多人上了年紀以後就整天無所事事,不知到底該做什麼才好?鄭阿乾說:「繼續年輕時的一切,是維持青春的不二法門。」像有些年紀一把的阿公阿婆,每天一大清早就相偕到附近的廟宇去燒香拜佛,然後再一起去慢跑、散步或閒聊,風雨無阻從不曾間斷,這樣的生活模式不但開拓了精神空間,自己的胸襟、器量也隨之寬廣起來,無形中也因此獲得寶貴的身心健康。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小孩營養攝取來源不盡相同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2008/05/19
想要骨骼、牙齒健康,老人和小孩需要補充的鈣質、維他命D食物,攝取來源不盡相同。
衛生署建議老人可多喝牛奶、吃乳酪、沙丁魚等富含鈣質食物,補充維他命D可從魚、蛋、麵包等食物中攝取,並需曬太陽,有助維持健康骨骼;成長中的小孩則可補充牛奶、起司、優酪乳、大豆等富含鈣質食物,或於早餐添加穀類、奶油、魚類等補充維他命D。
衛生署另建議老人家,應吃含有豐富纖維、澱粉、鐵質、維他命C、葉酸等食物;衛生署解釋,高纖的食物有助預防便秘,亦可減少腸子常見的疾病,至於來源則包括燕麥、豆類、豌豆、水果、蔬菜等。澱粉類食物包括麵包、米、穀類、馬鈴薯等,它們不但屬低脂食物,且還是其他重要營養素的來源,如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
鐵質最好的來源是瘦肉,另如沙丁魚、雞蛋、麵包、蔬菜、穀類也有。含維他命C食物及飲料包括水果、蔬菜、番茄、胡椒、馬鈴薯,另建議民眾在吃含有鐵質食物時,可吃水果或果汁增加鐵質吸收。而富含葉酸食物則有蔬菜、糙米、麵包、穀類等。
衛生署提醒老人應避免攝取含有豐富鉀的食物,因年紀愈大,腎臟愈沒有辦法排除鉀。且應減少鹽分攝取,建議每天可攝取2.5克的鈉或者6公克的鹽。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