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怎麼醫》通血路 未必要「開心」

2008/05/19

【元氣周報/記者修瑞瑩、彭芸芳/報導】

 

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內、外科方法都有,在醫療器材不斷進步下,即使心臟主要動脈堵塞,都能夠以內科置放支架的方式治療,不一定須「開心」,但嚴重的症狀仍以外科的血管繞道手術治療效果較佳。

 

藥物治療 預防血管堵塞

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怡指出,心血管疾管是一種慢性疾病,部分患者在出現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狀前,應已有一段時間的病情發展,其中有些在發作前有症狀,例如心絞痛、胸痛等,有些則沒有症狀。

有症狀患者通常會先以藥物治療,給予抗血小板、抗心絞痛等藥物,預防血管堵塞,如果沒有症狀,但屬於家族病史、高齡、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等危險因子多的患者,也必須服藥。

 

放置支架 傷口小恢復快

對嚴重心血管堵塞患者,除使用溶血栓藥物治療,內科還會採用血管整形術,包括氣球擴張術、支架及塗藥支架,陳怡表示,醫師從患者手或腳切開約0.10.2公分的傷口,將心導管深入到心臟血管檢查或放置支架,撐開堵塞的血管,比起傳統的開心手術,優點是傷口小、恢復快,缺點是有堵塞的風險。

 

繞道手術 有人用到20

成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阮俊能表示,心血管嚴重堵塞可採用外科繞道手術重建血管,取患者腿部淺層靜脈、或胸部內乳動脈、或手部的橈動脈,取代心臟冠狀動脈,據研究重建血管至少有1015年的「有效期限」,甚至有人可使用到20年,之後如果再發生堵塞,仍可再做心導管或開刀。

 

他表示,最新還有以機械手臂用內視鏡方式進行手術,引進國內後,中部的個案較多,優點是內視鏡可以看得更清楚、縫合更棒,而且傷口比傳統手術小,恢復較佳,但也因傷口小,心臟翻動受限,一次只能重建一條血管,而且目前健保不給付,單次手術的費用高達2050萬元,患者接受度較低。

 

兩種狀況 考慮開刀優先

到底該採外科或內科方式治療,成大醫院內科主任蔡良敏建議兩種狀況下,醫師及

患者都應考慮以開刀為優先,第一是心臟冠狀動脈兩條以上有問題,患者同時合併糖尿病、心臟功能異常,醫師認為放置支架的效果難預期,應以開刀優先;第二是左主幹動脈發生問題時,如果醫院的開刀設備與能力沒問題,應以開刀治療為第一選擇。

 

2008/05/19 元氣周報】

 

 

 

 

 

 

 

 

 

 

本文引用於: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26086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護心計畫》24天打敗心臟病
【元氣周報/田思怡/編譯】

美國杜克大學整合醫學中心提出「24天打敗心臟病」教戰守則,只要每天做一點改變,就可使心臟病發的風險降低六成,心臟病復發的機率降低五成。

53歲的貝蒂.布朗去年8月隨時可能心臟病發作,她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值為190,血壓為180/100,血糖150,而且生活壓力很大。

但她依照這套守則,每天做一點改變,一個月後,貝蒂的LDL降至120,血壓降到130/85,血糖降到100,心臟病發風險減少一半。

第1天 喝綠茶:綠茶含有幾種強大的抗氧化劑,能降膽固醇,甚至可能降血壓。

第2天 計算脂肪預算:脂肪別超過每天攝取卡路里的25%,若已有心臟病,不超過15%到20%。多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和omega-3脂肪,避開飽和與反式脂肪。

第3天 義大利療法:油中之王。菜籽油很好,橄欖油更棒。只選冷壓的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含有較多對心臟有益的抗氧化劑。

第4天 粗食:吃愈多纖維,心臟病發的風險愈小。每天至少攝取25-35克纖維。

第5天 今晚吃魚:肉類的飽和脂肪會阻塞血管,而鮭魚等多脂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每周吃一餐魚,能降低52%死於心臟病的風險。

第6天 別忘了果汁:柳橙汁含有葉酸,可降低心臟病危險因子同半胱胺酸。葡萄汁含有抗氧化劑,可防止形成血栓。每天早餐和午餐各喝一杯果汁。

第7天 多吃新鮮蔬果:每天至少吃9道水果和蔬菜。以十字花科蔬菜為主,像是羽衣甘藍、球芽甘藍、花椰菜和甘藍。

第8天 吃堅果:每周吃5盎司堅果,心臟病風險降1/3,但別吃太多。

第9天 換掉麵包抹醬:人造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奶油含有飽和脂肪,改用可降膽固醇的植物固醇。

第10天 添加亞麻子:亞麻子是omega-3脂肪的最有效來源。每天在沙拉或麥片粥裡加兩匙亞麻子。

第11天 小酌一杯:每天喝1到3盎司酒,可大幅降低心臟病發風險,每天喝一杯很安全,酗酒者和高血壓者除外。

第12天 買大豆:豆蛋白可降膽固醇,但單獨食用豆製品效果不彰。

第13天 動起來:運動可減少五成心臟病發風險,比最好的降膽固醇藥還有效。不需要太多運動,每周幾小時就夠了。

第14天 嘗試新運動:會持之以恆的運動才是最好的運動,找尋你喜愛的運動。

第15天 做自己:造成壓力的最大因素之一是過著不忠於自己的生活,自問:我正在做我想做的嗎?我滿足我的需要了嗎?

第16天 練習集中注意力:練習冥想,注意力集中,並放鬆自己,可降低日常壓力。碰到壓力時,只要閉上眼睛,專注呼吸5到10分鐘。

第17天 建立穩固的宗教生活:固定上教堂或去寺廟的人壽命較長,活得更好,心臟病發可能性較低。

第18天 讓更多人參與你的生活:與家人、朋友、社區和上帝的緊密連結可減少焦慮和對抗憂鬱,焦慮和憂鬱都會增加心臟病發風險。

第19天 控制你的怒氣:發脾氣會使你在兩小時內心臟病發的風險加倍。

第20天 補充營養品:服用富含抗氧化劑的強效維他命。固定服用綜合維他命,可降低24%心臟病風險。選一種至少含400微克葉酸、500毫克維他命C和不超過50毫克維他命B6的綜合維他命。

第21天 給自由基找個伴:維他命E可當自由基的伴,減少自由基傷害細胞的機會。每天服用200到400IU維他命E。

第22天 抓幾粒大蒜瓣:每次吃一粒蒜瓣,每天吃三次,可降低心臟病發風險。

第23天 增加硒的攝取:硒是強效抗氧化劑。每天服用100微克,不得超過200微克,以免有毒性反應。

第24天:服用阿斯匹靈:每天服用81毫克阿斯匹靈可降低30%到50%心臟病發風險,除非有胃病或對阿斯匹靈過敏,請依醫師指示阿斯匹靈。

【2008/05/19 元氣周報】

 

 

 

本文引用於: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26084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心肌梗塞

2008/05/13

 

【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內定內政部長廖風德猝死,引起大眾對心臟病的重視。心肌梗塞是國內男性心臟病發生率第一名,罹病原因雖十分複雜,但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關係密切。

心肌梗塞屬中醫真心痛,主要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發生急性、短暫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狀,臨床表現為胸骨後或心前區突然發生壓迫感或悶痛,伴有惡心、面色蒼白、煩燥心悸、呼吸短促、冒冷汗等現象,且大多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史。

中醫認為,心肌梗塞多因寒冷刺激、飲食不節、勞累過度、情緒不穩或臟腑虛衰等多種因素,引起冠狀血管痙攣及管腔變硬、狹窄,導致心血瘀塞而發生疼痛。這種疼痛有時也可能放射至脖子、下巴、左肩、左上臂內側、肩胛骨及上腹部。

一般來說,心肌梗塞發作的時間通常為15分鐘,多半發生在左前胸,患者常在情緒比較激動,或劇烈活動讓心臟需要更費力時發生絞痛,經休息或含服舌下含片後,疼痛可迅速消失。

以中醫的原理來說明,若心臟供血出問題,就如同水管裡沒有水或水量不足,即使更換水管或水龍頭也於事無補,治療需從益氣活血方向著手,讓「心氣足,心血通」,才能達到治本的效果。

所以中醫在臨床上,常使用補氣通血的方劑「養心化瘀湯」為主劑,來提高心肌功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由於中醫的補心益氣藥,可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活血化瘀藥可溶解冠狀動脈血栓,降低血液黏稠度,所以對心絞痛,常有良效。

不過,若發現心絞痛持續5分鐘以上,休息或用舌下含片均不見好轉,且合併冒冷汗等情形,即有可能是嚴重心肌梗塞警訊,尋求西醫治療較能避免危險,出院後的調養上,選擇中醫療法適可發揮除瘀通絡,補氣養血的特長,防止手術後再度阻塞。

除了藥物治療,還可輔以食療或針灸來減輕心絞痛病情,例如用豬瘦肉125公克,撒入三七末10公克,放瓷碗內,隔水蒸熟,飯前1小時食用,每23日一次,或針刺內關、心俞、神門、三陰交等穴,達到通經絡、調血氣的效果。

另外,最好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忌抽菸,過量飲酒、適度運動、維持正常體重,避免情緒過激,並積極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都是「安心」之道。

 

2008/05/13 聯合報】

 

 

 

 

引用於: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25137

 

 

Janet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